牙齒常識和護理方法
乳齒和恒齒的形成
作者: 潘瑞廣醫生
每個人一生都有兩套牙齒,就是乳齒和恒齒。乳齒共有二十顆,在母親懷孕十多個星期的時候便開始形成,到嬰兒出生時這些乳齒已差不多完全形成,只是它們都藏在顎骨和牙肉裏。所以母親懷孕時如果飲食營養不平衡或者身體健康不好的話都有可能引致嬰兒牙齒的琺瑯未能完善形成,因而影響它們的堅硬程度,以致日後容易受損或蛀牙。
恒齒共有三十二顆,其中有二十顆是替換了原先的二十顆乳齒,其余十二顆是隨著顎骨的生長而在乳齒後面長出來的。最先出現的恒齒是六歲時出的臼齒(即大牙),由於它長出來的時間比其他的大牙早,所以常被誤認為乳齒,恒齒是在嬰兒出生後最初的幾年內形成,所以,孩子在這段時間如果飲食營養不足,或有嚴重的疾病,或長時期服食某些藥物(如四環素),也會引致恒齒在這時期的發育不正常,以致受影響牙齒表面的琺瑯質有缺憾或呈現深褐色,所以在牙齒形成期間,應多吃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青菜、乳酪、魚類、海藻和豆類食物等。
出牙的時間及次序
嬰兒什麼時候應該開始出牙呢?這是因人而異的。有些嬰兒一生下來已有一顆露出牙床的牙了;但是也有些嬰兒到了一歲時還沒有一顆牙齒。出牙也像許多其他生理特徵那樣,是由遺傳因子決定的。因此每個人出牙的時間和先後次序都是不同的。以下是一個出牙的平均時間表:
正門牙 - 6 至 12 個月
側門牙 - 9 至 16 個月
犬齒 - 16 至 23個月
第一臼齒 - 13 至 19個月
第一臼齒 - 23 至 33個月
出牙的徵象
嬰兒在出牙時,常有不適當跡象,他們的牙肉可能會腫脹及疼痛,睡眠不安或不願吃較硬的食物,他們也可能有輕微的肚瀉,因此在這時期應餵以較易吞食的食物。大多數嬰兒在出牙時會有流口水的現象,並且把任何東西都塞進口裏。如有這種情況,可以給嬰兒吃些出牙餅幹。或給嬰兒一個結實幹凈的牙環,讓嬰兒放在嘴裏咀嚼,重要能滿足他們常要有東西在口裏的那種慾望。在出牙期間,嬰兒就寢時或會煩躁不安,可以盡量撫抱安慰他們,如有必要可給他們適量水小兒亞士匹靈。
乳齒的重要
很多人常有一個錯誤的觀念,他們認為乳齒遲早也會被恒齒取而代之,所以他們不大重視孩子乳齒的健康情況。但他們不知道長在後面的乳齒如被蛀壞而過早脫落會對恒齒有不良的後果,雖然初時並不顯著,但六歲時出的臼齒可能會慢慢地向前移動,引致附近其他的恒齒變得太擠迫,結果孩子通常在十餘歲時便要接受長期的牙齒矯正術。因此,孩子在三歲開始,每隔六個月便應到牙醫處檢查一次,如有蛀牙,應及早醫治,以確保乳齒能維持在正確的位置,直至替換它們的恒齒長出時才被取代。
牙齒的護理
當嬰兒的牙齒出現後,便應盡快開始清潔工作。在給嬰兒餵以維他命C糖漿,濃縮甜菓汁或牛奶等飲料之後,應餵以一些清水,以便能清潔口腔內餘下的糖份。到孩子大約歲半左右,最初每天用手指尖替他們輕擦牙肉約一分鐘,等孩子習慣後,可進而用一枝柔軟的小牙刷及清水替他們清潔牙齒。當他們習慣了清潔牙齒後,便教他們用少量含有氟的牙膏刷牙。特別要注意到是幾歲大的孩子,他們通常是不會熟練地運用牙刷清潔牙齒的,所以不要完全依賴他們自己去清潔牙齒,父母應常常給與適當的指導和幫助,以確保他們的牙齒經常保持清潔。較大的兒童和成年人,除了早晚刷牙之外,吃完東西後,也應徹底地刷牙,沒有牙刷時可用清水漱口。如有食物殘屑留在牙縫之間,切勿用牙簽清理,因牙簽太粗太硬,很容易傷害牙齒和牙肉,而且會引致牙縫越來越大,容易藏更多的食物殘屑。所以我們應用牙線或一些特製的軟木牙簽來清理牙縫間的汙垢。同時不要忘記每六個月到牙醫處作一次定期檢查,牙醫會教你使用牙線和牙刷的正確方法,如發現有蛀牙亦可以得到及早的治療。
注意飲食
食物方面,應盡量少吃有糖份的食物,如糖果,有糖霜的蛋糕、餅幹、汽水、朱古力糖、濃縮的甜菓汁等,因為這些食物含有大量糖份,容易產生酸,而酸會侵蝕牙齒的琺瑯質,並引致蛀牙。應多吃對牙齒有益是食物,最好事需要咀嚼的如生果、青菜、豆類食物和魚等,多喝清水和茶對牙齒會有益處。
牙刷和牙膏的選擇
牙齒表面的汙垢是一層黏性的薄膜,所以用軟毛的牙刷已能夠清除這些汙垢。如果用硬毛的牙刷和太用力刷牙,反而很容易損害牙齒的瑯質。另外附在牙齒上太久的汙漬和牙石,是不能用牙刷清除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找牙醫替我們清理。刷牙的時候應用前端細小的牙刷來清潔牙齒,尤其是當清潔後面大牙內側和外側時,其靈活性較好,所以細小的軟毛牙刷對小童或成人都是最好的。牙膏方面,任何牌子和味道並不很重要,最重要的是選擇含有氟的牙膏,因為它不但能幫助清潔牙齒,而且能加強對牙齒起保護作用。